| | |
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平陌水利建设
由于平陌地处丘岭浅山区,气候干燥,降雨量较小,有十年九旱之称。建国前,政府不重视河道修复、水利兴修工作,所以一遇旱灾便束手无策,只得求神祈雨,听天由命,靠天吃饭。建国前,平陌地区是旱涝成灾,求神祈雨,靠天吃饭。
建国后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作。1959-1973年,平陌镇建成3座水库。杨里沟水库,禹寨水库和红石崖水库。
1972年底,建成龙泉大型电灌溉站一座,1989--2009年先后建成吃水工程4处。2004-2007年,先后建成香山、平陌集雨节灌工程3处。2007年和2011年总投资950万元,对禹寨红石崖水库进行了除加固保障平陌地区用水安全。
现存水利设施
建国后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,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,平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,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战,在平陌境内大力兴修水利,不仅解决了人畜用水难的问题,也使不少旱田变成了水田,提高了粮食产量,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。
1、南部山区修建水库
(1)杨里沟水库
1959年2月,在全民办水利高潮的影响下,在平陌东南部,杨里沟村与苏岭村交接之大石头沟下游,修筑起一座坝高15.4五米,来水面积0.8平方公里。库容7.8万方的小型水库,名曰:“杨里沟水库”。共动用土石方108342立方,投工95000个,投资29000元,灌溉土地500亩。
(2)禹寨水库
1960年,又在平陌东南部刘沟村,禹寨上游,修筑起一座坝高31.9九米,坝长148米,来水面积8.2平方公里,库容387万立方米,灌浇面积3570亩的中型山谷水库,名曰“禹寨水库”。共动用土石方117200方,投工207500个,投资89600元。1962年冬至1963年春又开通了东西两干渠。东干渠总长5300米,西干渠总长3800米,共动用土石方657100方,投工231817个,投资为266590元,灌溉面积达3570亩。
2008年11月至次年12月加固修建,主要包括大坝迎水坡干砌石护坡、坝顶砼路面、背水坡培土加固、新建坝脚排水棱体、坝基防渗灌浆、溢洪道钢筋砼护岸、增设消能设施和启闭塔等,共投资822万元。加固后可达到50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、50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。
(3)红石崖水库
1973冬至1974年春,又在平陌东南部白龙庙刘家岭筑起了一座“红石崖”水库。水库坝高27.5米,来水面积2.2平方公里,库容34.1(57.7)万立方,灌溉2500亩土地。水库为粘土心墙坝,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,校核防洪标准300年一遇,共投工260988个,动用土石方918120立方,投资14746元。同时又修筑了南北两干渠,全长5千米。开凿山洞5条,全长达430米。排洪槽26座,排洪洞17条。干渠总投资132446元,投工109778个,动用土石方562328立方,灌溉土地达2500亩。
2011年12月至次年7月加固修建,主要包括大坝上游浇注砼面板、下游草皮护坡、坝体新建排水棱体、石坝府帷幕灌浆防渗、溢洪道增设宽顶堰、溢洪道进口段、明渠段护砌、跌坎后护砌、新建斜卧管及管理用房等,共投资253万元。
三座水库的建成,在平陌乡整个东南部山区基本实现了水利化。既解决了人畜吃水,又防洪排涝,灌溉了大部良田,增加了粮食产量,给农业大生产带来了极大好处。
2、旱龙岗水利工程
(1)龙泉电灌站
平陌北部是45里“旱龙岗”,所处的龙岗、虎岭、牛岭、大坡、王庄、龙泉6个大队,25个生产队,2500多口人的用水问题一度成为难题。经专业水利人员反复调查勘测,县、乡政府决定兴建龙泉一、二、三级电灌站,采取三级提灌的方式引水上岭,改变旱龙岗的自然面貌。于1970年7月动工,1972年底完成。总杨程133米(其中一级65米,二级43米,三级25米)。渠长4450米,全用砖石垒砌。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安装了配套设施。一级站配上了106水泵和155瓩电机,二级站配上了86水泵和100瓩电机,三级站配上了两台3K一9水泵和两台7瓩电机。总投工31万个,动用土石方280436立方米,投资25万元,能浇地3600亩。
(2)李湾水库南干渠
李湾水库位于密县西部牛店乡,地势高,蓄水量大,为了充分利用水源,缓解牛店、平陌、超化三个乡四十五里旱龙岗上的人畜吃水问题,经县委、政府研究决定,延伸李湾水库南干渠到超化乡河西村。
这一工程,于1964年已修建4400米干渠到牛店张坡。下余15287米,于1977年11月动工。干渠全长19687米。在平陌地区长达17华里。干渠主要建筑物有涵洞34条,长达3010米,渡槽5座长达404米,排洪洞6座,排洪槽19处,跌水26处,高架桥40座,大小闸门92个。渠道全由细石料砌成,涵洞顶全用机砖拱圈,全部工程动用土石方449000立方米,砌石545000立方米,钢筋混凝土60000立方米,投工1552000个,投资1569000元。总灌溉面积17500亩,基本解决了四十五里旱龙岗上16000口人和253000头牲畜用水问题。
在耿堂干渠上建龙亭一座,雕有龙头,在超化龙台雕有龙尾,象征平陌人民征服自然、降缚旱龙的英勇豪迈之情。
南山、北岭基本建设完成之后,镇政府又在刘门、龙泉洧水两岸引河水上岭小型提灌站4个,在平陌南窑利用矿水向东北引入平陌、大坡,建大渡槽一座。
3、现代供水工程
(1)旱龙岗安全饮水工程
1985年,在虎岭9组建8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座。1988年在葛沟8组打了175米深的水井一眼,又修建了大坡5组二级提灌站,建了500立方米的蓄水池,安装55、45水泵各一台,架设4寸管道5000米,先后增加了供水、联户等配套设施。
后曾一度荒废,1995年恢复供水。2010年10月,成立了全镇供水管理站,并对管理站进行了全面整修。2011年又投资80万在大坡11组打了380米深的水井一眼,更换6寸管道1300米,架设了联户供水设备。基本解决了大坡、虎岭、耿堂、刘门、牛岭、龙岗大部分村民(2300户、10000人)人畜用水问题。
(2)尖顶寨安全饮水工程
2011年2月,在界河五里坡打了420米深的水井一眼,在界河5组修建二级提灌站,建300、7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座,安装55、45水泵各一台,架设3寸管道2700米,先后增加供水、联户配套设施。基本解决了界河、马门、牛岭大部分村民(900户、4000人)人畜用水问题。总投资180万。
(3)崔沟安全饮水工程
2008年10月,在崔沟11组打了382米深的水井一眼,在崔沟10组修建二级提灌站,建250、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各一座,安装45水泵、管导泵各一台,架设3寸管道4500米,先后增加供水、联户配套设施。基本解决了崔沟、马门、扎子沟、牛岭大部分村民(150户、6000人)人畜用水问题。总投资160万。
至此,全乡范围内家家户户基本用上了自来水,村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。
(供稿:张乐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