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[转贴]新密老城:让我细细把你端详

  • xinmionline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433
  • 回复:15
  • 发表于:2011/6/6 10:31:45
  • 来自:中国 河南 郑州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新密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  最近,从网上看到故乡新密市将投入巨资开发老城的消息。这些消息把新密老城称做“中原平遥”,不由让我心中一震。我想:如果回家,可一定到老城看看。

  新密原来的名字叫密县。1980年,我考上地处老城的密县一中,在这里学习生活过两年。但那时对老城的了解少之又少。那时候,那个年龄,想的是往前奔,想的是更加渺远的地方。

  上高一时,我喜欢和同学到街上闲逛。沿着高大的梧桐树形成的林荫道,走出校门,往右,再往左,就是一座青砖灰瓦的衙门式建筑,好象挂着什么法庭的牌子。当时也不足为奇,从没多看两眼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地方了不得,它是全国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、使用时间最长、保存最完善的衙署——密县县衙。据介绍,从隋代在这里选址建城时,它就存在了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这里一直是地方官员审案的衙署。建国后,司法机关继续使用这个地方,直到2003年,这里还是看守所。屈指算来,这个衙署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但是,当时我只注意到,衙署门口偶而会挂出一块黑色木牌,上面书写通知:何年何月何日,法庭审理何案子,欢迎广大群众旁听等字样。当时也没兴趣关心审案的事情,扫一眼就过了。

  过了县衙,不远处就是大街。街面记得是青砖或石条铺的,远不如水泥地平坦。街两旁全是很有些年头的老建筑,砖墙老旧斑剥,房顶衰草摇曳。石狮子、石牌坊、高大的门楼,一一映入眼帘,还有各种图案的砖雕、石雕,随处可见。但这些,似乎都不太在意。

  我两周回一趟家。出校门,要沿着着古城墙走一段路程。古城墙用灰砖砌成,十分老旧,布满绿苔。古城墙下有一条河,大概是护城河。

  密县老城给我印象最深的印象是就是“老旧”。其次就是煤灰多。

  当时,密县西关有一座大型国有煤矿,许多地方都从这里拉煤。一出县城,公路上黑尘飞扬,树上草上罩满煤灰。拉煤的卡车不时尖叫着呼啸而过。

  历史的机缘真是奇妙。没有想到,正是这座煤矿,为我们保住了一座古城,一座有1300年历史的,现今被人们称为“中原平遥”的新密古城。

  原来,因老城地下煤储量丰富,所以人们长期在下面采煤,以致于人们开始忧虑老城的发展前景。于是县上领导不得不重新选址另建新城——密县新县城。这时已是70年代初。县上机关纷纷搬迁,几乎是争先恐后。而老县城似乎被人们遗忘了,除了一中还留在原处外,这里再没有大规模建设,当然更没有进行商业开发。

  于是,历史在无意中,在偶然中,为我们保留了一座基本忠实于原貌的古城。试想,如果新县城不建设,机关不搬迁,势必进行拆迁,势必进行商业开发。如此,老县城的原貌肯定不复存在了。

  据介绍,密县古城是河南100多个市县中保存最完整的古城。隋代时在这里选址建城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这里的老房子、老街面,许多还保持隋代建城时的影子,城隍庙、关帝庙等至今保存完好。特别是密县县衙署是全国保存最好、使用时间最长的县衙,对研究衙署历史极有价值。

  当了解到这一切,我真为自己的县城感到幸运,同时,也真想早日再次见到她。想当年,天天在这里吃喝拉撒,竟没有好好地端详一番、打量一番。

  也真诚欢朋友们到我的家乡转转。中原平遥啊!
  
  • 天下父母心
  • 发表于:2011/6/25 15:49:21
  • 来自:中国 河南 郑州 登封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  
  • 时空
  • 发表于:2011/9/28 6:55:50
  • 来自:中国 河南 郑州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我真为自己的县城感到幸运
  
  • 久离故土
  • 发表于:2014/2/19 19:11:43
  • 来自:中国 江苏 淮安
  1. 15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多介绍家乡的事情,让在外乡的游子认识家乡的远古文化及发展变化。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